陈春兰:荒坡坡上的点金手 共富路上的领头雁

陈春兰在瓜田工作
在潼南的丘陵沟壑间,有一位用十五年青春书写乡村振兴答卷的“新农人”——潼南区春兰山地蔬菜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陈春兰。她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开荒,以“劳模+”模式激活土地活力,创新“三统两免”助农机制,带领乡亲将660亩撂荒地变为“聚宝盆”,让26户贫困户脱贫、125户年均增收超8000元。
从“打工妹”到“土专家”,她用劳动诠释初心,以实干点亮共富之路,先后荣获“重庆市劳动模范”“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等称号,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路上的“领头雁”。
破茧
从荒坡坡到示范田的开荒者
“全村耕地撂荒情况比较严重”——2010年春节,村支书的一句话像针一样扎进陈春兰心里。彼时,她刚从广东返乡,望着齐腰深的杂草和留守老人佝偻的身影,毅然决定留下:“让土地生金,让乡亲有钱赚!”
她拿出全部积蓄流转230亩荒地,用木板稻草搭起10平方米“指挥所”,带着村民用背篓运土改良土壤,四处筹资修通泥泞土路,跟着水利专家翻山越岭找水源。“女人种地能成啥气候?”面对质疑,她用行动回应:灌溉渠打通那天,村民们看着清水流进干裂的土地,终于信服:“跟着陈总干,有奔头!”
如今,昔日荒坡已变成田成片、路相通、水相连的标准化基地,“做给农民看,带着农民干”的示范效应,让152户村民主动加入合作社。“以前野猪都不来的地,现在成了我们的‘钱袋子’!”村民笑着说。
蝶变
从“打工妹”到土专家的创新者
“一个人富不算富,乡亲们富才叫富。”陈春兰创新“三统两免”模式(统一育苗、技术、销售,免费供苗、垫资供肥),邀请专家组建“土专家联盟”,试种23个新品种。历经97天试验,“泰国密本南瓜”以耐储存、产量高的优势脱颖而出,第一年就成了广东经销商争抢的“金疙瘩”。
陈春兰满载乡亲们的殷切盼望,坚持不懈耕耘十五载,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660亩,26户贫困户如期脱贫摘帽、125户乡亲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。
为让技术扎根田间,她白天在地头开“田间课堂”,手把手教整枝打杈;晚上啃农业书籍,考取农民高级技师职称。“陈老师讲得细,我们听得懂!”在她带动下,1000余人次接受培训,10户种植能手脱颖而出,村民农技知识掌握率达100%。
2017年获评“重庆市劳动模范”时,她坚定地说:“劳模不是光环,是带着大家干的责任!”
共生
从耕耘者到共富桥的暖心人
在春兰合作社,65岁的“银发种田团”守护着200亩良种田,12名残障员工在“阳光助残岗”分拣蔬菜,七成留守妇女在“妈妈岗”“奶奶岗”实现“顾家赚钱两不误”。“以前围着灶台转,现在一年能挣好几千!”留守妇女赵女士的话,道出了无数村民的心声。
陈春兰还让“老经验”叠加“新科技”:抖音直播“南瓜王争霸赛”单场售瓜5万斤,微信社群复购率达72%;北斗导航播种机、智能监测系统让农事精准度提升60%。“手机是新农具,数据是新农资!”陈春兰笑着展示手机里的销售数据。如今,合作社带动3000余农户发展蔬菜产业,潼南丘陵间正上演“一花引得百花开”的振兴故事。(杨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